1. 請運用妳上研究方法論課至今所學的一切知識:告訴我什麼是「質性研究」,什麼是「量性研究」,這兩種研究法的差別為何。並請舉出某些研究題目為例說明(例如:某某......研究議題是屬於質性,或者是量性),並列出此兩種研究法的優缺點。(40%)
質性研究:質性研究泛指採用歸納法 (induction),而不是經由統計 (statistical) 或其他量化 (quantitative) 程序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歸納法的意思是我們從詳細精確的資料中建立相關的理論範疇,而不是就先預設的推斷 (deduction) 或假設 (hypothesis) 作測試 (test) 和驗證 (verification)。
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的問題:是客觀沒錯,但這個客觀是有條件的.這個客觀是局限於一個特定的實驗環境,所用的評量工具(如問卷中所問的問題)是否真的客觀, 執行者的能力,主觀意識等,都會在潛意識中影響到這個所謂的"客觀".最後,經由評量工具所收集到的數字
兩者的差別:
質性研究
量性研究
邏輯 (Logic)
歸納 (Inductive)
演繹/ 推斷 (Deductive)
從詳細精確的田野筆記中建立相關的範疇
預設相關的範疇/選項,「測試」假設
常用方法
深入訪談,田野觀察
問卷調查
說明:
1.質性:某人到彰化吃了肉圓,叫了一個最貴的,但他個人喜好上早就不喜歡干貝, 但肉圓中有,他便下了一個結論寫了一文章:彰化肉圓並不像傳聞中的好吃.
2.量性:有一研究者帶了某地最好吃肉圓就站在彰化隨便一間肉圓店前作試吃, 而且拿出非常亮眼的問卷作口感上的種種比較, 所得的資訊是最科學且最客觀的數字. 明顯的, 根據這個數字, 彰化肉圓最好吃的傳聞又受了打擊了.
兩者優缺點:
(1)與情境的關係,量的研究是與具體情境相分離,而質的研究是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源泉。在質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花費相當多時間深人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瞭解有關問題,離開具體情境就不能理解教育活動的實際內涵及意義。量的研究是不要求研究者直接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而是追求研究資料、研究結論的精確性。(2)對象範圍,量的研究比較適合於宏觀層面的大規模的調查與預測,而質的研究比較適合在微觀層面對個別事物進行細緻、動態的描述和分析。(3)研究問題的角度,量的研究注重研究對像、研究問題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導意義;質的研究則注重研究對像、研究問題的個別性、特殊性,以此發現問題或提出發現問題的新的角度。(4)研究的動態性與靜態性,量的研究是一種靜態研究,它將研究對象可以量化的部分在某一時間範圍內固定起來後進行數量上的計算;而質的研究具有動態性,它是對研究對像發生、發展的過程進行研究,並且可以隨時修定研究計劃,變更研究內容。(5)研究的假設,量的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論假設,從假設出發,並通過分析數據來驗證假設;質的研究不一定需要事先設定假設,而是在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理論假設。(6)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量的研究基本上排除了研究者本人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盡量保持價值中立;質的研究則存在著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的影響,要求研究者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與研究對像之間的關係進行反思。
2. 就如同我們在上課中所做的活動一樣;請你自訂一個「俗民誌」題目,並且寫出:為了要研究這個題目,有關「人」、「事」、「時」、「地」、「物」這五項議題。(40%)
俗民誌:泰國和緬甸-潑水節之涵義。
人:泰國.緬甸的人民。
事:潑水節之涵義-是泰國、緬甸的傳統新年,這幾天泰國、緬甸人瘋狂地向經過的路人潑水,另外,有錢的人還會搭起潑水台,用水管引來水向人灑水,緬甸人也會在這幾天結合一夥人一起租車游街,主動讓人潑常,甚至有人在水柱下載歌載舞,在市區還經常造成塞車的場面,非常熱鬧有趣,這一段時間如果在緬甸泰國,最好多準備一些乾衣服,因為緬甸人是不分觀光客或本地人,照構潑得你全身通濕。
時: 在每年的4月12~15日。
地: 泰國、緬甸的路上。
物:須有當地相關資料、數位相機﹝可錄影拍攝﹞、電腦﹝可存檔、查詢﹞、必須資源﹝錢、當地導游、翻譯人…等﹞。
3.請link至這個網站
。(王力宏的歌曲:Kiss Goodbye)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而不是一個聽眾的角度),妳覺得在這首歌裡要表達的感情、主題..........是什麼?再者,妳要用什麼方法知道:妳的研究想法是「對」的?(20%)
感情:愛情是一道沒有標準的方程式,沒有是非題,只有選擇題。
主題:愛情的結果不管是分道揚鑣,給自己一個選擇機會。
研究想法:王力宏的歌曲與MV。
4.上課至今,妳對這門研究方法論的課有什麼意見、感想、建議?意見與建議:希望老師在說一個資料時可以舉一個實例,可以讓全班同學都可吸收,這樣分組的同學才有辦法一起去想令一個實例,之後才有辦法往下流程。
感想:還沒上這門課時有聽同學說這門課粉難一聽之下想說完了要被當了,但結果有點出呼我的意料之外,雖然一開始還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但經老師一在的解說加上回家作業在網上看同學寫的大概了解老師說的是什麼,這也讓我對這門科與同學一起討論問題和動動腦筋的機會變多了。